末代皇帝:世界即為「慾望」的囚籠

今年由於疫情的關係,可說是經典老電影的重映大年,這也令我這個90年代末出生有機會能觀賞這部1987年的史詩電影,《末代皇帝》可說是當年最著名的電影之一,是第一部西方的電影工作團隊在紫禁城拍攝的電影,同時也是標準的東方主義作品,即使背景坐落於中國清朝末年,但在敘事的方式及背景,甚至是配樂上,皆能明顯的感受到西方人在看待東方文化的態度,如電影整體呈現出來的神祕感,以及全片明明除了彼得奧圖外都是亞裔面孔,卻用了全英文對話內容的狀況,這些都是西方視角下的產物,而全英文對話的部分,更是全片唯一的缺點,令整部中國史詩電影有些殘缺,且也讓我在剛開始觀影時出頻頻出戲。

電影的配樂方面非常優秀,最令人驚訝的是開場時充滿濃濃中國風的旋律曲調,同時是我最喜歡的音樂片段,是由英國作曲家大衛拜恩所發行的,且這段音樂也成了《末代皇帝》的標誌,當大家提到戲裡輝煌的紫禁城時,心中都會不禁響起這段屬於舊時代的古調,除了這段主旋律外,其他多數的音樂多數由音樂家坂本龍一所作,個人也蠻愛他的配樂的,他的配樂是電影裡將東西方文化色彩融合的最完整的,其中以<Where is armo>最令我印象,這一段配樂主要用在溥儀追逐女人的橋段,全音樂曲調由前段的輝煌莊嚴轉入一段緊奏的旋律,緊接著迎來的是一陣失落感,彷彿是在訴說著溥儀的一生中前段的富貴及後段的落魄,此外,坂本龍一本人還在戲裡擔綱甘粘正彥一角,演技也十分出色。

談完配樂及背景,這部作品最重要的是裡頭的文學符號及角色的精神分析,本作的導演貝納托貝托魯奇在這部東方電影裡依舊不失自己的風格,全片充滿對於角色精神分析、文學的符號以及作人性情慾的解讀,雖然跟他先前的品《同流者》、《巴黎最後的探戈》等相比起來略顯粗俗,但整體仍舊是非常優秀。貝托魯奇的文學符號及人格分析從開場溥儀被迫離開自己的母親時便開始了,離開母親的開端給溥儀的內心種下了缺陷,這個缺陷即是他自小沒有母親而產生對母愛的極度渴望,爾後在庭園裡長大的溥儀吸允奶媽母乳的畫面正是在表達他的人格缺陷,且在戲裡的女性對溥儀而言,是終其一生不斷被剝奪的角色,嬰孩時期是母親,兒童時是奶媽,成年後甚至連自己的妻子都沒了,這三個女人裡其中奶媽跟婉容兩人離開的橋段格外重要,在奶媽被迫趕出紫禁城時,溥儀選擇反抗而追逐要背送出城的奶媽,可惜年幼的他失敗了,之後在成年後擔任滿洲國的總統時,婉容因病而被日本人送出城治療,溥儀再一次面對自己所愛的女人要被從自己身邊剝奪的情況,此時他不僅成年,還是一國之君,他同樣選擇向前追趕,換來的結果是日本人深鎖的大門,將他與婉容分隔兩地,溥儀他一生都在追逐女人,但不論今天是甚麼樣的身分地位,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除了女性是溥儀人生的缺憾外,他最大的悲哀是他作被禁錮的人生,溥儀自幼開始就成了他人控制權力的傀儡,這部分在電影前段就用了不少物件在影射此事,三歲登基時,他被一群太監嬪妃管控來維持皇宮生活的續存,當時年幼無知的他穿上黃袍,蹦蹦跳跳地到宮殿大門前拉住黃色大幕,貝托魯奇此橋段運用的色調同時營造出一股對未來的神秘感,以此為角色做人生開場,黃色大幕拉開的那刻正式開始他顛簸流離的一生。在六歲時,仍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殊不知自己早已失去國家、帝位,他的存在成了秘密,他的身分只能留在紫禁城裡,紫禁城則成了他的囚籠。戲裡有一個文學譬喻是在闡述當時的他,那就是他養在袋子裡的小白鼠,溥儀在莊士敦授課時詢問莊士敦「可否把牠當成一個秘密不要說出去」,老鼠的命運形同當時的溥儀,同為秘密,也同為被禁錮。後來的溥儀在意識到自己是個囚犯時,多次央求出城,他最後一次出城失敗時,憤怒地將袋子裡的小白鼠砸死在城門上,象徵他對自身形同囚徒身分的絕望。成年後,溥儀與年幼時沒太大的差別,只不過操縱他的人由舊朝的貪官污吏變成了日本人,成長期間歷經清朝滅亡、二次復辟失敗,甚至最終被趕出紫禁城,被奪走自己身為滿族皇權榮耀,因此成年後的他,渴望再度成為民族國家的統領,最終淪為日本人的傀儡。終其一生直至晚年都過著被囚禁的日子,他是否有過為自己作主的機會呢?事實上曾經有過,他有過離開中國過上嶄新人生的機會,可是對權力的慾望使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說穿了,「慾望」其實是溥儀內心囚籠,同時是貫穿整部電影的核心,人性的紛紛擾擾皆因它而起,它即使外在的一切不斷地變換,都未曾改變過的,從年幼時對女人的渴望、對出城的渴望,到成年時對權力的渴望,都束縛著溥儀,使溥儀墮入地獄的不是外人,而是他自己內心的慾望。

末代皇帝1

個人大愛電影最後魔幻寫實主義式的收尾,在最後20分鐘裡文化大革命的橋段呈現了當時中國的混亂瘋狂,並呼應著我前段所述的人性慾望,不過這場混亂的開端卻是溥儀的終點,目睹文革後的溥儀,回到自己的老家,紫禁城。其中要花錢才能進城的橋段令人感嘆不已,進到宮殿裡,面對孩子的質疑,溥儀從皇座底下掏出了裝蛐蛐的罐子。這個罐子在電影的開頭曾出現過,進朝廷參拜的官員在他年幼時交給他,並告訴他「他與牠一樣在此刻來到了紫禁城」,因此蛐蛐在電影裡意指溥儀在紫禁城裡的存在。當孩子將塵封已久的罐子打開時,一隻蛐蛐爬出罐子,彷彿回到了五十年前的那刻,此時生命盎然的牠似乎在傳達著我曾經輝煌存在的事實,但在中國瞬息萬變的歷史洪流裡,身為九五之尊的溥儀,最終成了平民百姓眼裡獵奇玩味的故事。

註1:溥儀於1966年時過世,當年也是文化大革命爆發的第一年,最後的結尾似乎也影射著他因生命的告終而僥倖逃過這場文化浩劫。最後大批前來紫禁城參觀的人民正是象徵著他人生幸運的收尾。

註2:彼得奧圖飾演莊士敦是個相當有趣的設定,莊士敦在這部東方主義色彩的電影裡代表西方國家的探尋中國的眼睛。可彼得奧圖並不是第一次飾演探險家的角色了,他在1962年時也飾演《阿拉伯的勞倫斯》中的勞倫斯將軍,代表歐洲國家前往中東的伊斯蘭國度。

片名: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年分:1987

國別:美國、義大利

導演:貝納多貝托魯奇

演員:尊龍(愛新覺羅溥儀)、彼得奧圖(莊士敦)、陳沖(婉容)

本篇發表於 影評專欄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